90多年前,中心赤军长征途经广西灌阳时,一名赤军兵士将一面红旗交给灌阳县乡民黄和林保管,说“
清明节前夕,记者来到灌阳县赤军小学,校园里展开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,由赤色解说员接力解说赤军长征过灌阳的故事。在这儿,记者见到了黄和林的子孙。
黄和林子孙 黄诗佳:我从小就听这一个故事,期望那名赤军兵士的后人听到这一个故过后,来看这面红旗。
黄诗佳也说出了奶奶李清鸾的心声。1977年,27岁的李清鸾嫁到黄家,红旗是她在收拾旧衣物时意外发现的。爷爷黄荣清为她叙述了这面红旗的来历。1934年11月28日夜晚,黄荣清与父亲黄和林、儿子黄光文遽然听见有人敲门。
灌阳县灌阳镇排埠江村枫树脚屯乡民 李清鸾:开门一看那个小脸色是苍白的,他的大腿受伤了,我太爷爷(黄和林)和我爷爷(黄荣清)就去外面弄止血的药,他们给那个小做了一个简略包扎。走了一段路的时分,那个小说,旗号想托他们保管,到了革命胜利后再回来取。
为了安全,木匠身世的黄和林专门做了个小木箱,保存赤军兵士留下的红旗,并藏在隐秘的当地。1941年,黄和林白叟逝世,木箱传到了他的儿子黄荣清和孙子黄光文手里。在日军侵略灌阳期间,为逃避日军,他们一家四处避祸,黄家把一切家产都放弃了,但却始终将小木箱带在身边,将这面旗号细心保藏。
1979年头,爷爷黄荣清病重,告知李清鸾要把这面保存了45年的军旗守护好,并期望能找到当年那名赤军或许他的后人。
李清鸾:咱们总想着还能找到他的子孙,再回灌阳一次,见见他们的爷爷、父亲走过的这个赤军长征路。
走在从前的战场,这儿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,都有道不尽的赤色回忆。而黄家人与红旗的故事已连续了90多年。现在,那面旗号现已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,找到赤军的子孙也成了黄家几代人未了的愿望。
采访中,记者经过查询了解到当年黄和林一家救助的赤军兵士姓李。为了知道更多信息,记者来到灌阳县史志办和退伍军人服务中心。
灌阳县史志研究室负责人 唐大荣:在1968年的时分,有人到这儿找相同东西,找了几天之后没找到,后边他们也走了,留下的依据包含信息量还不多,咱们也想帮他们找,可是找不到。
记者:我从党史部分了解到,说其时这个兵士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从福建过来的,咱们跟福建当地有没有联络呢?
戴基明:咱们咱们常常有联络,特别是清明期间,他们过来对献身的闽西子弟兵进行祭拜。
3月27日,福建省三明市、龙岩市两地政府代表团一行20余人来到灌阳展开祭扫活动。带着等待,记者与代表团取得了联络。
福建省龙岩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莉:结合这家人供给的头绪,咱们会去比对、去寻觅,从勇士下手,从咱们的英名录、勇士的一些业绩包含其时一些将军的回忆录里,去寻觅一些头绪发布寻亲的公告,尽咱们所能圆这户人几十年来的愿望。